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9章 自然灾害来处理

但实际,所能困惑的问题,皆有办法解决。

唯社会生产力发展即可。

而计划,已有准备。

时间一转,六月一日。

随着科举事件热度的逐渐落下,百姓们也都回归了自己的生活。

但一个热点的落幕,意味着另外一个热点的崛起。

那就是贞观元年的自然灾害正在逐渐展露出自己的破坏性。

早在半年前,李长河和李世民就在预备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

首先是关内饥。

关中地区的开年旱季会导致粮食减产,而后导致作为帝国中枢的长安地区陷入强烈的缺粮动荡中。

于是早早开始从江南调粮入关内。

加上对关内的水利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修缮,尤其是郑国渠的疏通。

这就导致,虽然关内久旱不雨,但是凭借着郑国渠的水利工程,至少保住了关中九成的农业用水灌溉。

当然,减产是一定的,经过初步统计,整体的收获是寻常年份的六成。

虽然不是丰收,但至少保证了关内地区百姓不被饿死。

更不用让他们如历史上般,被迫出关乞食。

加之江南地区的粮食调入,关中如今不是特别缺粮。

只不过就是粮价比往年贵了许多,且只能保证基础能吃上饭。

若是想要改善生活,想都别想。

但贞观开年的麻烦不止这些。

大旱还意味着有一个麻烦降临,那就是蝗灾。

史书载,贞观元年关中大旱后不久,又遇蝗灾,百姓食不果腹。

为此,朝廷自然也有对策,在基层设立合作社,派出农官,科学防治,一旦发现有蝗虫苗头,立马进行剿灭。

若是地方上放纵此事,将会严厉处置。

经过这几个月的统筹,关中地方上只有零星蝗灾,也说不上成灾,损失有限。

但这个天下不只是有关中,消除关中的自然灾害是好,但这天下很大。

尤其是今年的自然灾害不止是关中,在广袤的山东地区,如今灾害初现。

目前最直观的也是一个:旱灾。

山东地区,平原广布,人口众多。

这里发生大面积旱情不得不防,尤其是山东地界,自古豪杰并起,谁也说不准旱灾之下会发生什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为您推荐